第三次公路迷座談會記要與心得(上)

(最近更新:2014-12-13)

開幕之前

這是我第一次去公路總局,參與公路迷座談會,也是第二次和公路迷相聚--雖然台灣的公路迷是近來才新興的小眾文化。很感謝有這次機會,見到許多前輩、以及公路總局的長官。其中激盪出很多的意見、以及回應,活動大抵平和的完成。

(以下是赴行經過,很長,想直接看座談會經過同感想的,請按此

在車票訂好、公司排假獲准、向 Peter Fu 登記參加之後,昨天(10/4)一早,搭著公車,來到熟悉的古雅火車站。

台中火車站出口前的公車站牌指引,雖然設立已久 台中火車站剪票口

上了 606 次莒光號,沿途本來要讀書的,卻還是滑手機--行文至此,嘆科技影響習慣甚至影響生活與人性,時時刻刻。只是手機的多功能,也讓我得拍了一些沿線的交通設施和景物。只是拍照技巧生疏、窗戶不淨,加上手機性能限制,畫質不佳期盼看官海涵(下文附圖同)。

2014/10/03 506 次莒光號,台中→板橋的對號車票 台 3 線圓環東路地下道,上方為台鐵台中高架化 豐原站到了,下一停靠站:后里 台鐵捷運紅線高架段北端的工地,於豐原 跨過寬廣的大安溪,離開台中。溪左岸可見苗栗南橫(縣道 140) 湖口車站待避(沒記錯的話),月台的站名牌滿古樸的 右方紅褐色的鋼構,是否為未來的桃園車站?

到板橋站時,雖原計畫自附近轉公車赴場,但想公路總局接近萬華車站,故最後續坐至萬華,並下車補票。

萬華車站第一月台,506 次離開了。冷清的光照著空曠。 回望鑽出的萬華東站(施工中)

走向西園路搭公車時,才發現自己穿過大理服飾商圈。台北市政府並做了彩色浮雕,介紹其發展的流變。或許台中的特色商圈、景點可以效仿。

介紹大理服飾商圈的浮雕 大理服飾商圈(西園路一段)

在大理服飾站坐 265 路(正或區),沒幾站後到華江高中下車,馬上走到公總新大樓。雖然灰樸樸的,但特殊的造型反應著現代感。一進門左看,偌寬的螢幕歡迎著我們公路迷--將近下午兩點,活動要開始了。我走進三樓的第一會議室。

公路總局低矮的石圍牆,立著招牌 公路迷座談會的螢幕歡迎佈告 公路迷座談會會場前,於三樓第一會議室

座談會經過

筆者進場的時候,因近兩點整,大家差不多皆至。與會的有公總正副局長、子部門代表約有 20 人左右、公路邦板等路迷約 20 位、機車黨黨魁與黨員數位吧?

坐筆者左邊的是一位 OSM 共筆地圖的 mapper,也在中文維基百科編輯台灣公路的資料,可惜不才忘了向他請教 ID。坐右邊的應該是公路板花 E 大(Canandmap 說是 O2 大,在此道歉),她應該是公路邦、板參與者中,唯一的女性,畢竟男性為主是交通迷的常態,公路也不例外,可能和交通工具印象常為生冷死板、愛好偏向戶外有關吧。只是愚以為,公路和旅行息息相關,甚至探究公路也是旅行的一種,還是希望公路社群有女性願意參與,繽紛這個新生的文化。

這次公路總局準備得非常用心,座旁除了甜點、水果、茶水、紙筆,還準備了一個禮物袋,裝著公路總局去年出版的省道簡介專書《道貫古今:走在台 1 線上》。雖然是曾閱過的《相邀來去台 9》之姊妹作,但其篇幅比較大、內容比較廣--講述這條路上發生的種種人文故事、甚至是橋樑鋪面、公路局客運的兩三點滴,只能感謝如此的盛情。此外,還裝著一根宣導道路安全的心型棒。

座前的食物、以及禮物袋 袋子裡的書和道安宣導棒……原諒我不知道後者的實質用途

JJLi 演講

拉回會場。在局長致詞之後,原本是冰魚大的「《逐路台灣》之後」專題演講,但因其遭路況所困,故改由 JJLi 先報告。

他先回顧 2006 年 PTT 公路板開張,以及公路邦、板聚,以及同高公局合辦的公路八景選拔賽等等的歷史。話鋒又轉到中國牌遊台灣事件,以及只是把原縣道 173 北段、177 併為台 19 甲,而未提昇道路品質,就能引發麻豆歡騰的現象,來說明道路會關聯地方認同。

JJLi 說及台 19 甲的增設

之後,J 大又提到「國家景觀公路」的構想。有些公路旁分佈許多景點,美國就把這種道路編為 National Scenic Byway(國家風景道路),而日本、歐洲則不特地編列,台灣只有單車國道,但 2008 年時未完成。論到單車國道,也提出路權是否分離等等的議題。

緊接著,他認為公路編號可以達到認同、戰略、景觀……的功能,比如台七甲梨山平等里一帶,仍有以原台七線 147 公里處命名的地方,表明當地人對第一代台七線的認同,故提出中央縱貫公路之構想,認為可以促進原鄉地區的認同--從新店安坑進入山區,經三峽、復興,依台七線翻過雪山山脈,再循台七甲凌過思源啞口到梨山,延台 8、14 甲、14 經埔里轉台 21 到塔塔加一帶,最後拉到高雄那瑪夏,沿楠梓仙溪下山。

J 大提出台 61 線(西濱快速公路)和台 15、17 兩條濱海公路路廊過近,應否整流之問題之後,也鑑於中國政府將該地的公路架空的延長到台澎金馬,以達統戰效果,他故發想,我方亦可拉長公路到對岸以反制。除了其提出的 PRC 319 國道(廈門-成都)可能隨金廈大橋通車,而東拉到金門之例,筆者更想到 G3 京台高速公路,以及環台的 G99 以及原 228 國道(什麼數字不選偏要選最敏感的……不過已挪他用了),如此固然可惱。余以為要反制的話,乾脆把京台高速公路南寮以西的路段設為「台 68 甲線」,以台 68 在頭前溪口的南寮斷橋為起點(笑)。順提,台 68 斷橋接 G3 也是公路板的捏他。

此外,J 大還講述可用類似日本的海上國道的方式,讓省道前進澎湖,以及減少公路等級的「扁平化」構思。或許將縣鄉道合併是一種可行的方式,我想。

南極冰魚演講

14:40 左右,輪到冰魚大上台講「逐路台灣之後」。雖然專長是中國文學,但他對公路有相當的愛好。2006 年,因著攻碩士論文間的休息,他騎著一台機車,從台中的大街小路,一路騎到埔里、武嶺,翻到花蓮,仍一路往南,領略公路之美後,於部落格寫下頁頁環南島的旅記,進而創造出一篇篇公路專題記行文,台灣公路迷的記行文傳統,余以為也因之而起。

之後他介紹《逐路台灣》中的一些公路工程的特色、行道樹各種的樣貌、沿途的絕景、最高的谷川大橋,以及台灣縣道碩果僅存的縣 197 碎石路。令我有點懾服的,是他為了紀錄縣道 203 而搭飛機去澎湖,當天來回。當然公路紀行如他所說,跑好幾趟也不鮮,我想能夠順利拍攝,也需要看天時地利。希望冰魚大出的這本書,讓更多人領略公路之美,了解道路不只是經過,而是遊賞的一部分。

此外,他小時候當家人開車時,也拿著地圖,指引道路。筆者想到國小時,一次次在車上拿地圖當人肉導航、在家裡凝視路網的快樂--或許這是公路迷的特徵吧?只是「從小到大一轉眼,童年隨風遠」(林生祥歌詞),興趣漸漸的淡,縱使進過相關專業的科系,仍覺得不如冰魚前輩大學時,自己找書自學,有點慚愧。

冰魚介紹他的鉅作〈台中市公車路網圖〉。最近因 BRT 通車公車路網大改,很辛苦他

董建一演講

14:56 始,機車黨(已為真正政黨)的黨主席董建一簡報「公路迷的人、車、路--回顧與展望」,他針對一些台灣道路工程的問題、交通制度與行車亂象提見解,比較偏向運輸安全這塊。他提及,基福公路暖暖平溪段有座橋(應該是基平橋)因橋外景色美麗,許多人在此違停,也提出改善建議。雖然橋樑停車和法規衝突,敝人以為應需用設置橋外停車空間、橋樑人行道、人行穿越標線等來解決。

後來董氏講到將道安叮嚀印在飲料杯的建議已經執行,的確具有巧思。此外,他也提到違規停車令機車需走內車道、自行車違規、自小客考照門檻過低(不少持照人應該也不敢面對道路這修羅場)、跑車和一般轎車的性能差異過大,駕照可以分級、機車定檢的普及化等。此外,他也提到休旅車的設計,對於女性較不友善,其實許多設施是以男性本位設計的,在下以為車輛設計的確需要通用化。玻璃透光率的規範、汽機車改裝的嚴與寬,以及之前提出的內車道解禁訴求。對於內車道解禁,因為公路經市區的管理全責問題,地方政府有時不會允許。

簡報最後提台中神岡浮圳路的拓寬,以及新竹香山 R1 道路的開闢爭議。余想,的確,開發 vs. 環保一直是公路迷界的老戰題,蘇花高、中橫等等,不一而足。而在下認為,雖然公路帶來便利和安全,然也引來了環境破壞、甚至文化衝擊。故希望能利用一些措施或運輸工程的導入,提昇既有公路的容量,能不興建則不興建。著實,這收尾,提供大家思考的空間。

機車黨董黨魁提出公路監理方面的議題

續接下文